曾于方外见麻姑,闻说君山自古无。
元是昆仑山顶石,海风吹落洞庭湖。
题君山。唐代。方干。 曾于方外见麻姑,闻说君山自古无。元是昆仑山顶石,海风吹落洞庭湖。
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,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。
原是昆仑山顶一块石,飓风吹来落入洞庭湖。
君山:在湖南洞庭湖口,又名湘山、洞庭山,山势奇秀,景色旖旎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湘水》:“湖( 洞庭湖 )中有君山……湘君之所游处,故曰君山矣。”
于:一作“游”。方外:世外。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览方外之荒忽兮,沛罔象而自浮。”麻姑:神话中仙女名。传说东汉桓帝 时曾应仙人王远(字方平)召,降于蔡经家,为一美丽女子,年可十八九岁,手纤长似鸟瓜。蔡经见之,心中念曰:“背大痒时,得此爪以爬背,当佳。”方平知经心中所念,使人鞭之,且曰:“麻姑,神人也,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?”麻姑自云:“接侍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”又能掷米成珠,为种种变化之术。事见晋葛洪《神仙传》。
“闻说”句:一作“说道君山此本无”。闻说,听说。唐孟浩然《洛中访袁拾遗不遇》诗:“闻说梅花早,何如北地春?”
元:原来,原本。一作“云”。昆仑:山名,绵亘在今新疆、西藏和青海,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。
海风:飓风。海,古代称塞外湖泊亦曰“海”。落:落到。洞庭湖:在湖南省北部、长江南岸,中国第二大淡水湖,素有“八百里洞庭”之称。湘、资、沅、澧四水汇流于此,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。
参考资料:
1、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776-777
此诗一般认为是方干的作品,但也有诗集注为“一作程贺诗”。方干集中有《早发洞庭》一诗,说明方干曾游览过洞庭湖。这首《题君山》当是方干游洞庭时所作。其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 ...
方干。 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
送苏修往上饶。唐代。李嘉祐。 爱尔无羁束,云山恣意过。一身随远岫,孤棹任轻波。世事关心少,渔家寄宿多。芦花泊舟处,江月奈人何。
雪霁同涤尘至黄龙洞。。李冰若。 小别经三月,重游阅十年。竹深藏古寺,雪霁涨新泉。黄泽祈无竭,红梅待吐妍。徘徊旧池畔,不分已华颠。
琳老所居植竹发笋而草茁其傍作诗见寄为赋一。宋代。毛滂。 春风吹琅玕,夏长苍龙孙。未见拂云梢,已引鞭骥根。包藏霜雪姿,隐忍苔藓痕。其傍茁小草,同出东帝恩,恩深草先高,抱箨殊未掀。岁寒两何如,一笑凝诗魂。
王元美分守浙西书来谓乌程酒浊如泾水黑若油。明代。王叔承。 试问乌程第一篘,醉仙翻作酒家羞。三千年上探星海,未必黄河是浊流。
九曲櫂歌十首。宋代。白玉蟾。 寂寂秋烟锁碧湾,往年此地有禅关。不神移入龙宫去,一夜风雷吼万山。
陇上遇雨。宋代。刘跂。 陇上怕雨竟遇雨,空山路穷避无所。昆阳之战飞屋瓦,白登之围矢交下。从者散去马可怜,故人借我非我马。上坡历块已攲侧,下坡流滑攒四脚。既偾而起倏复颠,堕策失辔心茫然。从者好在无自苦,履穿衣敝吾偿汝。我亦短褐不得完,挂树一裂长尺五。此生辛勤身不辞,七岁娇女三岁儿。泥涂模糊啼午饥,买饼一百汝勿啼。滹沱麦饭芜蒌粥,咄汝岂得长食肉。仰天长叹冠缨绝,下马纳屦踵亦决。张仪舌在虽自知,范叔衣寒一何切。人生贫贱乌足悲,行吟不顾妻骂随。寄声公等勿诮我,富贵莫忘牛衣时。